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鄧華——平凡崗位上成就 不平凡的調解事業(yè)
我是臨邑縣司法局邢侗司法所所長鄧華,1974年4月出生,1992年入伍。1995年退伍后在臨邑鎮(zhèn)政府工作,2007年擔任司法所長至今。18年來,我累計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兩千余起,得到了黨委政府、當地群眾的高度評價。2020年12月,我榮獲“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”。
哪里有基層矛盾,哪里就有基層司法調解員的身影。2012年某廠區(qū)廢棄廠房需要拆除。廠方把這項工程交給了甲方,甲方轉包給乙方、乙方又包給丙方。在施工過程中,一個外省籍工人發(fā)生意外死亡,死者家屬千里迢迢來討說法。街道領導得知情況后,委派我去協(xié)調處理。接到任務,我先安撫家屬,跟他們講要尋求正確的解決思路。在我苦口婆心的勸說下,家屬中幾個上了年紀的人松了口:“鄧所長說得在理,今天你出面來解決這件事,我們就靠你了?!痹捳f到這里我一口答應:“大家先把路讓開,我安排廠方讓大家休息,我就在你們隔壁辦公,事情處理不完我不走。”
隨后,我抓緊召集四方商議。四方各執(zhí)一詞并請來各自的律師。我先讓四方討論,又到死者家屬那邊了解賠償標準。第二天上午,我把四方召集起來,共同協(xié)商賠償數額。大家七嘴八舌,都希望少拿錢,有的還說走法律程序。聽到這些話,我讓四方企業(yè)回避,單獨跟律師們談話,說明了解決事情的初衷和辦法。此后,我繼續(xù)找死者家屬溝通,希望在索賠金額上讓讓步,這時已經到了第三天中午。經過交涉,各方達成協(xié)議,死者家屬順利領到賠償金。
調解工作者不但要掌握法律、民俗,更要有使命感、正義感、同情心和耐心。2020年5月的一天,一位70多歲的大姨來到司法所,眼里含淚地問:“誰是鄧所長?”我趕忙站起來:“大姨,我就是,你有啥事,坐下慢慢說?!?/p>
老人是城郊的拆遷戶,因為拆遷換得三套樓房。三個孩子為了賠償款和房子的事鬧起了意見。老人不同意分配意見,被小兒子從家里趕了出來。我聽后火冒三丈、壓住火氣對老人說:“大姨,咱先把怎么分配放一邊。你在這等著,我現在就找你小兒子?!?/p>
要到老人小兒子的電話后,我開車去了他單位,把他叫到辦公樓下跟他說:“老人這么大年紀,走這么老遠你放心?你不想想她心里什么感受?覺得分配不公平咱可以談,一家人談不了可以想辦法找個公道人或組織談,現在這么做,對嗎?”一番話把他說得低下了頭,當即決定接老娘回家。
回到司法所,老太太見我把她兒子叫來了,也打開了話匣子,說著整個過程的來龍去脈,中間還牽扯到她的大兒子和女兒。了解情況后,我讓兄妹三人盡量收集證據,再單獨做每個人的工作,用了一周時間把事情調解成功。
既然有幸踏上司法行政這條路,風雨兼程便是我永恒的選擇。我愿意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,用信念、責任和奮斗書寫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華章。